动画片是作品 必须有个性的标签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3-04-07 人气:1088 【字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国产动画片 ,曾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获得了众多世界级奖项,当时红透荧屏的《小蝌蚪找妈妈》即是如此。该片的成功有一些规律可循,比如独具中国韵味的水墨世界,比如极具感染力的故事结构。
50多年后,国产动画片又开始发力了,随着动漫产业的发展,动画片作为动漫产业链条中的基础环节,得到有心人的关注,很多动漫企业应运而生。去年,安徽省共制作发行动画片39部,同比增长140.46%,产量排名跃居全国第五。合肥市以29部、12845分钟的产量,名列本年度全国原创电视动画片生产十大城市第6位。从2010年至2012年,安徽省动画片的产量和时长均呈几何数递增。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安徽省创作生产动画片17部,时长6237分钟;2011年达到21部,时长7729分钟。 2012年,这一数据再次被刷新,39部动画片,时长18585分钟。合肥、马鞍山、淮南、池州、宿州等地已经成为动画片制作重镇,其中合肥市动画电视剧年生产能力达10000分钟。
动漫产业链的初始端,是一部出彩的动画片;一部出彩的动画片,源于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做一群精美的动画形象。从手画笔描到绘图板,从简单的制图软件到大规模的“动漫渲染”,如今,动画片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不断前行,“神笔马良”让一个个形象跃然纸上,跃然荧屏,制作成本下降、制作过程缩短、动画效果显著。荣获中国动漫最高奖“美猴奖”的《淮南子传奇》化用了典籍《淮南子》的名称,以这部“奇书”的得失为线索,主打奇幻历险剧情。 《黄山传奇》以风景名胜黄山为背景,介绍黄山每个奇观的神话传说。 《九华小和尚》描摹了一个世外桃源里的侠义与智慧。神话传说、侠客义士、武林高手、奇幻旅程……这些故事里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侧影。当然,也有人剑走偏锋,比如《量子王国的故事》是一部科普动画作品,该片的负责人蔡晓翔介绍,开创科普动画正是为了寻求差异化发展之路,《x星系列——相对论之旅》、《画说汽车》等都是他们近些年的作品。
在教育、科技、信息条件皆具备的当今,动画片折射出艺术与技术同行的时代特色,又兼具作品与产品的双重身份。
“动画片是作品,必须有个性的标签。”蔡晓翔的话不无道理。客观地说,目前动画片产量很多,但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仍然较少。业内专家认为,一个或者一群优秀的动漫形象就是一个动漫企业的明星,除此之外,动画片中还应有我们独特的故事、独特的艺术、独特的智慧和幽默。这些要素,是任何一部作品制胜的关键,即便是当今以技术作为噱头的日本、美国等国的动画片也不能例外。 “动画片是产品,它面向的群体亟需扩展。 ”安徽省广电局电影电视管理处有关人士介绍,安徽省动画片题材方面,教育类题材比重较大,其次为童话类和现实题材、历史题材。不可否认,动画片是孩子们的伙伴,其素质教育的功能远远超过了课本和其他课外读物,但这种定位使得动画片乃至动漫市场的开拓受到影响。调查显示,很多成年人也表示自己喜欢看动画片或者动漫杂志,但大多数人表示所看的动漫作品来自于日本、美国或者韩国。成年观众们更倾向于了解动画的故事情节、人物设定是否符合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趋向,是否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
在轰轰烈烈的动画片创作生产潮流中,如何避免同质化竞争,为动画片注入与时代同步的新颖元素,是安徽省动漫企业面临的问题。其实,当年早早走向世界的“小蝌蚪”为我们提了一个醒:以齐白石名画为底本的构图昭示着艺术价值,这是于评判规则中“求同”;水墨笔法的动画形象代表着地域特色,这是在各类作品中“存异”;清新的故事中饱含着人文关怀,这是动画片流传开来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