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漫该是出精品的时候了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10-16 人气:1179 【字体: 】谈差距:
原创动漫过于细分风险仍太大
南方日报:bbc动漫制作团强调,以“分类精细”的原则来制作动漫,这对国产动画片是否有所启发?
程海明:国外的少儿频道能做到不同年龄段观众群体的细分,甚至还有专门针对男孩和女孩的频道,非常专业和准确。而中国目前才刚刚往分众频道的方向发展,少儿频道还没有形成这种收视习惯。因为频道太多、资源有限,竞争很激烈。如果传播渠道不存在时段或频道的细分,制作年龄段很明确的动画片播出来给谁看呢?如果动画创作者过早进行细分的话,局面会很尴尬。例如时长在3分钟以内的低幼动画在国外是很受欢迎的,但在国内根本没有渠道播出,就算播出也很难获得很好的收视率回报,这对广告商和创作者来说都冒极大的风险。
南方日报:不少人认为,国内的动画片总是在一味强调说教,而不能像国外发展出一些纯娱乐的动画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如何应对?
程海明:其实,动画片过于说教,本身也是目前市场做的一个选择。因为现在动画片投资公司的投资者来自不同的方向,有从事教育的、房地产的、出版行业的。如果做动画创作本身不能盈利,那就要其他资本支撑动画制作,动画制作也就成了其他资本的载体。这些“说教型”动画片的投资方并不是做动画出身的,他们有这样的商业需求。目前中国的市场还在成长和变化过程中,当这些投资者发现自己过于说教的产品得不到回收时,就自然会寻求改变。
谈市场:
回收困难阻碍原创动画质量突破
南方日报:您认为目前国内的市场状况,有利于促进国产动画形象的良性发展吗?或者说目前面临的困难在哪里?
程海明:高质量、达到国际水平的片子,并不是中国没有能力做出来,问题是在于国内的市场回报太差。打个比方,国内有家知名的动画卫视频道买下了《食万火急》的首播权,平均1分钟1700多元,将近市场价的10倍。这个价钱在国内已经算是“天价”了。但即便是这样,我们靠国内电视台的收购还是无法回收的。我们的制作成本就非常高,这样的价格带来的回报也只能占整个投资的十分之一。即便我们把全国的电视台全卖完,光靠电视台的播出费用也只能收回一大半,但这已经算是非常不错了。
尽管全球的动画片市场竞争很激烈,加上目前的欧债危机,国外的经济状况也不好,纯内容的动画片售价是在不断下降的,但相对来说,海外市场毕竟还比较规范。我举个例子,我们光是卖给法国或德国一个电视台的价格,就可以平了国内所有电视台的售价总和。只要在国外卖四、五家频道,投资回报就基本保证了。
然而,国内有一些低质量、低成本的片子,基本上是送给电视台播的,有时甚至还要倒贴给电视台,即公司还要给电视台广告播出费,这种状况其实是非常恶劣的。它造成中国大部分的动漫企业,不敢花钱去做高质量的动画片,反而将目光集中在如何尽量去控制制作成本上,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南方日报:有不少动漫企业转而优先发展衍生产品。你认为优先发展衍生产品,对于动画片制作来说是条出路吗?
程海明:有人说:中国的动画片播出以后,70%-80%都是靠衍生品回收,那么何必不赚钱还去做动画片?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实际上,只要到广东各处去走一圈就会明白,靠衍生品回收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维权的执法力度不够,衍生品的维权成本太高,全中国95%以上的衍生品都是盗版的,而且是公开的盗版。
这种观念还产生了一种专门靠衍生品回收的动画片,即纯粹为了卖玩具而制作的“玩具产业片”。这类片子的内容和画面其实是很不健康的。它纯粹是为了卖玩具,你就不能期望它的内容做得有多好。因此,目前国家的政策并不鼓励“玩具产业片”,而事实上,制作这类片子也是很难回收的。
南方日报:您认为政府应该提供怎样的政策支持,能够鼓励原创企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动画?
程海明:总的来说,我觉得中国这几年的动漫发展还是有成绩的。我们现在的动漫产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该是时候转为鼓励精品创作了。
首先,我认为,政府的扶持和补贴不应与播出市场挂钩,而应该和收视率捆绑,这样可以鼓励电视台花钱买好片。对于电视台来说,与其买来的片子播出没人看,还不如按播出后受欢迎的程度来买片。比方说,对于收视率达到全国前10名的动画片,观众非常喜欢看,那电视台可以不断重播。全国的电视运营收市上来了,这对电视台、对创作者都是一种积极的鼓励。
其次,对于那些能够走出国际的、将中国文化带到全球去的、并且能在国外主流电视台播放的片子,政府应该提供更多奖励和退税。奖励和退税的指标也不应单看数量,而应该看质量。如果作品能在全球五大少儿频道播出,就能够影响全球,因为它们都是卫星电视,上了一个频道就可以在100多个国家播出。对于上了国际主流少儿频道播出的片子,国家应该给予重奖。这样的话我们不需要做几百集、上千集,只要做好十来二十集就已经得到很好的奖励和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