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动画和好莱坞差距还很大 重在坚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12-08-10 人气:1419 【字体: 】由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院长孙立军执导的动画电影《巴特拉尔传说》今天正式上映,然而笼罩在国产动画头上的阴影却让他很难轻松享受首映礼。面对媒体和观众对国产动画的口诛笔伐,孙立军坦言国产动画和好莱坞相比差距还很大,而作为一个中国动画人,他希望创作者面对困难,“重要的是坚持。”
去年,孙立军执导的3d动画《兔侠传奇》曾经被视为国产动画在技术上的巨大进步。今年暑假,他又为小观众带来了新作品《巴特拉尔传说》。这部动画不再紧跟3d风潮,而是玩起了“偶动画”概念。所谓“偶动画”,其实就是用木偶来演出,再通过定格动画的方式逐格拍摄使之连续放映,国产经典动画《曹冲称象》、《阿凡提》、《神笔马良》都是“偶动画”。由于逐格拍摄的成本和制作难度远大于电脑动画,所以“偶动画”已逐渐淡出观众视野。但孙立军和他的团队偏偏迎难而上,选择了最苦最累的“偶动画”。为了追求木偶动作的连贯性,《巴特拉尔传说》每秒要拍摄24个动作,而每一个动作之间仅有微小的差别。“这些木偶有手有脚,都得动起来,每个偶只有20多厘米高,给它们摆出不同的动作相当有难度。有时候我们拍一天,只能拍出两秒钟的画面,连觉都不敢睡,就怕一觉醒来动作接不上了。”孙立军说,“除了动作,这些偶还得有表情,通常日本电视动画片一个人物只有三四个口型,但我们的主角有57个不同的表情,配角也有30多个。为了完成这些表情,我们还独创了‘换脸’的专利技术,每个表情都要做一张脸不停地进行替换。”这一部作品就耗费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而孙立军已经开始筹备下一部3d偶动画,计划得用7年来完成。他相信,好的作品需要靠时间来打磨。
除了“偶动画”的形式,孙立军还希望《巴特拉尔传说》是一部有内涵的动画片,“国产动画应当有自己的立场和鲜明的主题,在娱乐的同时也要保住中国的文化。”虽然电影不乏“穿越”、“魔幻”等流行的元素,但《巴特拉尔传说》的故事还是围绕草原上的中国小英雄,在场景和造型设计上则融合我国西北少数民族的特色,整部作品具有浓郁的中国风。在2011年法国昂西动画电影节上,该片从170多部作品中脱颖而出,与其他6部作品一起获得提名奖。
“我们这个团队最多的时候70多人,那些创作人员每个月拿800元的月薪整整做了三年……”回忆起创作的艰辛,孙立军似乎有很多感慨,但他却欲言又止,“现在说这些没用,我们并不是想博什么同情,还是让大家看作品吧。就像中国足球一样,光靠谩骂很难让它成长,国产动画处在同样的困境中,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要坚持去做,用作品说话。其实观众的口味也是需要培养的,如果小朋友从小就看好莱坞,自然就会适应他们的风格。”
虽然这几年国产动画不乏一些热血之作,但更多的作品却被观众骂得很惨,有些故事甚至被骂为“脑残”。听到这些声音,孙立军坦言,“只能打落牙往肚里咽。”对于国产动画存在的问题,他说其实每个同行心里都门儿清,“还不只是简单的编剧问题,它涉及到创作者的视野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知。在电影制作上,我们比好莱坞落后了100年,人家已经现代化了,我们还在农耕社会,这种差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赶得上的,需要的是一代人的努力。其实不只动画电影,整个国产电影都面临着这种尴尬。我们只能先拿出拼命的精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