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糕”变“苦果”?动漫产业“大跃进”需反思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发布时间:2012-07-10 人气:1164 【字体: 】7月12日,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而之前,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官员副司长高政透露,将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开幕式发布《十二五时期动漫产业发展规划》。
事实上,官方加大对动漫企业的扶持力度背后则是我国动漫产业多而不强的尴尬现状。有报告指出,目前国内动漫企业有85%处于亏损状态。
“大跃进”的苦果
“对游戏与动漫结合的产业发展融合模式值得探索,文化部将进一步加大对动漫企业的扶持力度。”就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动漫游戏博览会召开前夕,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官员表示。
近年来,在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动漫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动漫产品数量剧增,进而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动漫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266部、65070集、707614分钟,共生产动画影片78部,是“十五”期间的近5倍。
而我国动漫产业核心产品直接产值从“十五”期末不足20亿元,到2009年已经达到64.3亿元,2010年突破80亿元。
不过,在国家政策的“东风”吹拂下,被寄予厚望的朝阳文化产业的动漫业迎来“井喷式”发展期,同时似乎也进入了一个发展的怪圈。在诸多的利益促动下,不少地方都把建设动漫主题公园,纳入发展动漫产业的重要任务。
刚刚从江苏考察回来的东方娱乐文化传播公司媒介总监吴思宇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据他了解,目前在吉林省的长春市,就有至少2家动漫企业计划建设动漫主题公园。而河南省出台的《关于促进动漫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要建设2至3个动漫主题公园。在“十二五”期间,将把河南省建设成为全国动漫强省。
此外,山东、重庆、海南等省市均投建了以动漫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可谓一夜之间动漫产业遍地开花。然而,对于动漫主题公园等产业园区成为各地文化产业投资热门,中国动漫学会常务副会长欧阳逸冰则认为,经典动漫作品是动漫主题公园发展的灵魂,但目前中国这样的作品“凤毛麟角”。
“作为朝阳文化的动漫产业在近年来踏入了‘井喷式’发展期。在各方利益的促使下,我国动漫产业有万家公司之多。这种大跃进似的发展最终带来的不是‘蛋糕’,而是‘苦果’。”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副秘书长、中视传媒创意总监何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产业怪圈的反思
在世界第一动画生产大国的光环下,难以掩盖行业巨亏的尴尬现状。就在此前的5月18日发布的中国文化品牌蓝皮书《中国文化品牌发展报告(2012)》,为动漫产业的“蛋糕”变“苦果”似乎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该报告指出,目前国内动漫企业有85%处于亏损状态,移动互联网游戏开发者也有70%处于赔钱的状态。这些企业大部分靠政策套取艰难维系。中国动漫产业整体呈现出开放性、竞争性、活跃性不足的无奈局面。
“亏损是必然的,你看看各地,不管具不具备产业发展能力,都在一窝蜂地上马各种类型的动漫城。根本不计较后果。”吴思宇告诉记者,各地纷纷上马以动漫为依托的文化产业园区,严重地缺乏市场分析与科学论证,而这些园区入驻的动漫企业普遍都是小、散、弱的状况,导致了企业盈利水平与利润率普遍偏低。
“各地也在动漫产业的发展上没有考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所以导致同质化与低水平恶性竞争。朝阳产业被做成垃圾产业,无论政策的制定者还是实施者都有必要对此进行反思。”何勇表示,目前我国的动漫公司盈利的可谓寥寥无几,大部分还是靠政策的倾斜维持生计。
“毫无疑问,在国外优秀动漫作品的压迫下,国内动漫产业无疑是在夹缝中生存。”著名it、游戏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我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
一边看似欣欣向荣,一边赔本赚吆喝。国内动漫产业的这种“虚胖”,有一些粗放型发展模式下的原始“症候”。
广州美术学院动漫教研室主任叶正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我国动漫产业繁而不荣。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扶持动漫产业发展,但在此过程中,却出现了重生产而轻市场的问题,大量无意义的生产就像一把虚火,使动漫产业发展呈现出一种病态。